第二章 · 同游有意
次日晨曦微动,洛水之畔,薄雾如纱,白鹭惊飞。司徒景倚栏望水,思绪如潮。昨日一战,虽不过举手之劳,却令他真切感到江湖的血与热。那青衣女子的笑影,亦在心头挥之不去。
他整束行囊,披剑上马,欲往东岭探访名师。甫行未几,忽闻背后清声唤道:“司徒公子,可否同路?”
回首,只见秦苏苏立于晨光之中。她执一柄青色油纸伞,衣袂飘然,眉目清澈,神情中透着几分自在与倔强。阳光洒在她肩上,光影晃动,恍若画中人。
司徒景略一愣神,随即笑道:“江湖路远,得佳人相伴,自是幸事。”
苏苏微微一笑,眸中泛着光:“那便有劳司徒公子了。”
于是二人并辔而行,沿官道东去。初春山色新翠,路旁野花铺地。一路行来,或言天下风云,或谈诗书逸事。苏苏博闻强记,谈笑间引经据典;司徒景虽木讷少言,却被她几句机锋逗得频频失笑。
午后小憩,苏苏倚树而坐,取笛轻吹。笛声清婉,似水中明月,令人心静。司徒景侧耳听之,忽觉尘虑皆消,只觉此江湖不尽刀光剑影,亦有清音柔情可慰人心。
然而,江湖的风浪,终不肯久歇。
行至黄石岭,山道蜿蜒,林木幽深。忽闻前方传来哭喊声,夹杂兵刃交击。二人循声而去,见数名旅客被群盗围困。盗贼十余,面色狰狞,刀斧交错。
司徒景剑眉一挑,怒火已燃。尚未多言,长剑出鞘,寒光如雪,喝道:“欺人太甚!”
剑光闪动,身若惊鸿,顷刻间斩落两贼。然群盗势众,反将他团团围住。司徒景奋力迎敌,剑式如雨,声势逼人,但终因寡不敌众,肩侧已见血痕。
苏苏立于林下,面色不变。她袖口微抖,指间银光一闪,“嗖嗖”数声掠过。几名贼首突被银针射中要穴,哀嚎倒地。其余盗徒惊骇失色,仓皇而逃。
司徒景回首,见苏苏仍神色恬然,仿佛未曾动手。心知此女非凡,却未追问,只拱手一揖,道:“幸赖姑娘机敏,否则景几乎困于此。”
苏苏淡然一笑,道:“江湖险恶,非止刀剑之勇。公子能以义心济人,已胜诸多豪客。”
景闻言,心头微热,笑道:“姑娘过誉。若非你暗助,景此刻怕已困山谷。”
苏苏垂眸一笑,未答。她转身拾起一片落叶,轻声道:“江湖中的事,多半并非眼见为真。若公子日后行远,宜多观人心。”
司徒景闻言一怔,正欲再问,却见她神色恍惚,似忆往事。
夜幕渐临,二人寻得山亭歇息。亭中残灯一盏,照得两人影子并作一处。风声入夜,虫鸣若低语。司徒景倚剑而坐,仍思白日之事。苏苏静静端坐,对面灯火摇曳在她眼中,似藏千般情思。
“司徒公子,”她忽然轻声道,“你可曾想过,江湖之义,究竟为何?”
景抬头沉吟,道:“为除暴安良,为守正心,便是义。”
苏苏笑了,笑意中却带几分怅然:“若有一日,你所信之‘正’被他人指为‘邪’,你又当如何?”
司徒景怔住。良久,他答道:“景所行,只问本心,不问世论。”
苏苏的目光柔和,却掠过一丝黯然:“若真如此,或许……你会比许多人走得更远。”
风起,灯摇,山林间一片静寂。二人相对无言,却似有某种未明的情意,在夜色中悄然滋长。
——自此,司徒景与秦苏苏结伴而行。江湖路远,命运暗涌。谁也未料,这份“同行”,将是他们今生最深的一段羁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