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· 山亭夜话
月上中天,黄石岭山亭之内,烛影微摇。山风自松林穿过,带着花香与露意,轻敲亭柱。司徒景倚剑而坐,眉目沉静,回想白日一战,剑势虽胜,却觉心意未透,仍有一线隔膜。
他起身至亭外,夜色如墨,山影参差。拔剑而舞,剑光如流霞闪烁,身形时快时缓,呼吸随意念起伏。招中有急有徐,势中含意未定。忽地心念一转,剑势由快而慢,气息内敛,霎时天地似静,风亦停。剑光回旋之间,一道寒意自心底升起,竟令夜露生寒。
他心中微震,喃喃自语:“此式若以‘快’为根,以‘静’为骨,或可破围取命。”
亭中忽传轻语:“司徒公子,剑贵在心静,不在力猛。若心不正,即便剑疾如风,亦成邪途。”
司徒景回首,只见秦苏苏倚柱而立,青衣半掩,烛光映在她侧颜上,柔光若水。她的神色平淡中带着几分忧意,似在感叹,又似在劝慰。
景微愣,随即收剑,抱拳而立,道:“姑娘所言极是。景虽习剑多年,却常执于一隅。今日幸得点拨,犹如醍醐灌顶。”
苏苏微笑,步至亭外,与他并肩。月色洒地,山林如银。她轻声道:“你这一剑,心有善念,方得其正。只是江湖路远,正邪有时,不过一念之差。”
司徒景闻言,心中微动,道:“姑娘似对江湖之事颇有见识。”
苏苏神色一敛,低声道:“不过曾听人谈起而已。”
二人对坐,风声如絮,烛影在两人之间摇曳。忽有旅人路过,见亭中二人,似有所觉,目光一触苏苏面容,骤然色变,低呼:“此非武林盟……咳!”话未尽,已被同伴急急扯走。
司徒景眉头微蹙,心生疑惑。待欲询问,苏苏已神色淡然,道:“江湖之人,多好妄言。公子切莫放在心上。”
景凝视她片刻,未言,只觉她眼底掠过一丝难掩的哀色,仿佛有千般话语被深藏。
夜更深,山风渐急,烛火摇曳不定。司徒景倚栏眺望星空,心中忽生奇异之感:自洛水相遇以来,他与此女同行不过数日,却似已结下一段难解的缘。
他轻声道:“姑娘,江湖险恶,你一人行走,可曾惧怕?”
苏苏淡笑:“若心中有路,何惧风雨?倒是司徒公子,剑虽利,却太重情义,怕有一日,为情所困。”
景微怔,苦笑道:“若真有此日,便是命数。”
苏苏转眸望他,月光洒在她眼底,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。她似欲开口,却又止住,只轻声叹息:“命数……有时并非人可逃避。”
言罢,便转身回亭,衣袂翻飞,仿若夜风中一抹幽香。
司徒景独立风中,久久无语。夜色愈浓,他心底隐隐生出一种预感——这女子的身份,绝非寻常;而她口中那句“命数”,似一根细线,牵向未来的风暴。
翌日清晨,雾霭笼山。二人启程欲下岭,忽见一老僧立于山道前,面色枯槁,双目深邃,语声低沉:“剑客心躁,女子身藏命劫。若执意同行,恐有血光之灾。”
司徒景与苏苏皆愣。景上前一步,拱手问:“大师此言何意?”
老僧不答,只合十而诵:“缘起缘灭,皆在心中。”言罢,身影竟随风消散,恍若幻梦。
苏苏神色微变,低声道:“景公子,若有一日你知我身世,或将心生不安。到时……你可还愿与我同行?”
司徒景目光坚定,答曰:“江湖险阻,若得同心,何惧风雨?景既许伴行,便不弃不离。”
苏苏眸光轻颤,似要言又止,终只是浅浅一笑,道:“但愿如此。”
山风再起,落叶飘零。两人并行而下,背影在晨雾中逐渐模糊。无人知晓,这一场山中夜话,已悄然埋下未来风云的伏笔。
——江湖路远,情义初萌,命运的丝线自此相缠,不可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