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· 谣声四起
秦苏苏卧于榻上,面色苍白,气息微弱,眉心似有未散的阴煞之气。她尚未苏醒,榻前的药香与夜风交织,氤氲成一片淡淡的冷意。
司徒景守在她身侧,连夜未曾阖眼。那一袭墨衣早被血与尘染得斑驳,他的指尖仍残留着微微的剑茧,却不觉疲惫,只静静凝望着苏苏的面容。
——她若醒来,便什么都好。
窗外天色渐明,薄雾笼罩着武林盟的山门。可在这清晨的雾气下,暗流却已悄然涌动。
幽冥堂夜袭之事震惊四方,然而,未等真相查明,一阵低沉的议论已在各大分堂之间扩散:
“听说幽冥的死士原是为刺杀秦苏苏而来,却被司徒景破坏。”
“呵,那未必。司徒景初入武林盟,便与秦家小姐走得太近。幽冥突袭,也太巧了些。”
“说不定……那夜袭,就是他暗中引来的。”
流言无迹,却似阴火,悄然燃起,蔓延无声。
司徒景有所耳闻,只淡淡一笑,不屑辩解。江湖人心向来薄凉,言语最毒。他心中有剑,有信念,旁人妄语,何足道哉?
然而,武林盟的议事堂中,盟主秦无双却难以安宁。
女儿为救司徒景而重伤,众人非但无感激,反倒生出猜疑。若此势不止,恐怕武林盟根基将受动摇。
夜色深沉时,秦无双独自前往偏殿。殿门轻启,烛影摇曳,司徒景仍守在苏苏床前。见盟主亲临,他起身一礼,神色沉稳。
秦无双凝视他良久,缓缓开口:“景儿,你救我女儿之情,我自不会忘。然江湖非家事,流言四起,众口铄金。你可知——如今的你,已成众矢之的。”
司徒景微抬眼,眸光如寒星:“流言止于智者。若盟主信我,无需自证;若不信我,再多言语也无济于事。”
秦无双神色微变,盯着他许久,终是叹息一声。
——此子剑心如水,坦荡无尘,然江湖险恶,岂能仅凭心念而立?
“也罢。”秦无双话锋一转,语气渐冷,“我欲试你一试。盟中藏宝阁,有一部古剑谱,乃先贤遗留。传言唯心性至诚、念无尘者,方能参悟。若你真心无邪,便随我前往。”
司徒景微一颔首,毫不迟疑:“在下愿试。”
两人并行,穿过月色下的长廊,进入盟中秘境。藏宝阁石门厚重,符纹闪烁寒光。推门而入,只闻书卷古香扑面,灯火如豆,映出千卷剑册的光影。
殿中央,一卷古籍静静陈列在石台之上,尘封无数岁月,封皮上刻着三个古篆大字——《玄心录》。
秦无双负手而立,低声道:“景儿,你敢触之么?”
司徒景凝视那卷书,心神微震。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伸手,指尖触及封面。霎时,一股森寒之气自掌心涌入经脉,沿着血脉直逼心神。
幻象骤起。
他仿佛坠入无边血海,耳边回荡着无数怨魂低语。幽冥的声音,低沉而诱惑,似在他心底响起:
——“司徒景,你无门无派、无根无依。何苦执念?弃剑随我,天下任你纵横。”
那一刻,他的剑心微颤。血影翻腾,杀戮如潮。心神几欲溃散。
忽然,他的脑海中,浮现苏苏那一夜轻声的呼唤——
“司徒哥哥,你说过,剑为心守。”
那一声如清泉,穿透幻海。
司徒景猛然睁眼,目光如电,喝声震殿:
“剑者——守心!我心既在,岂容邪魅侵染!”
轰然一声,幻象破碎,森寒尽散。古剑谱上泛起一道金光,缓缓翻开第一页,光芒温柔,如同晨曦破晓。
秦无双目光一凝,心底惊骇。
——此子剑心清明,竟真能破心魔!
他收回视线,心中却起了另一层念头:
“若他真如此坚心,或许……是我错怪了他。”
然而,门外的风声依旧在起。流言并未平息,反而在暗处越传越烈。有人暗中散布,更添一言:
“藏宝阁之夜,司徒景独入禁地,古卷有异光。怕是与幽冥勾连,窃得神诀!”
秦无双立于阁顶,听着夜风携来的窃语,目光渐深。
而殿中,司徒景抚卷而立,烛光映照下的神情坚定如铁。
他心中明白——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