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-09

(三)叻沙/辣沙 • 03-09 咖哩叻沙
最后更新: 2023年11月5日 下午4:06    总字数: 4622

03九,咖哩叻沙

只见石老板把黄面过了一次高汤后(杀水),再过水冷却后盛入碗中,倒入咖哩叻沙汤后再沥干,然后在碗里加入一些咖喱叻沙至刚好浮面。加入鸡肉丝、豆芽、血蚶、虾子、鸡蛋、豆皮、炸豆腐等配料,旁边准备了samba。

“这里还有一些猪血、猪皮、烧肉、叉烧。你等一下可以换着搭配,一样的汤底,配搭不同的配料,会呈现不一样的味道。

所以咖喱叻沙几乎是十里一味道,每一家都不一样。”石老板指着一边已经准备好的食材说道。

叶淑珍吸吸簌簌地连汤带汁,吃的一干二净后,自动自发地去到锅旁,弄起米粉的咖哩叻沙。边弄边说:“我们北马哪里叫这个味道是‘咖喱面’。跟你们南马的称呼不太一样。”

石老板笑着说:“是的。嗯,要了解咖喱这个词,就要先知道仁当。”

叶淑珍插嘴道:“仁当?Rendang Chicken的Rendang? 跟咖喱有什么关系?”

石老板一边清理厨具,一边说道:“仁当源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,西部的米南克保人(Minangkabau),仁当烹调方法的起源并不是特别明确。

在15世纪,由于印尼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,它又成为了香料贸易的中心。

在水手经过的时候,印度、中国、阿拉伯和欧洲文化的许多元素都留在了贸易路线沿线的一些地方,

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仁当与印度咖喱密切相关。

在印尼做出仁当之前,他们称之为"半仁当"(kalio),那会儿尚未收汁,

浸在香料和椰奶里的肉在这个烹饪阶段会更加湿润。

米南克保人称半仁当阶段为"kari",这可能与咖喱这个词有关。”

石老板接着说:“另外在南马接近新山一代,习惯把‘叻沙’称作‘辣沙’,其实都是Laksa只是地域性翻译习惯不同而已。

就像槟城也有一个出名的‘白咖喱面’其实也就是椰香浓郁的咖哩叻沙。”

叶淑珍还是第一次听到,原来咖喱就是仁当的前身!仔细一想,虽然两种味道完全不同,但是最重要的辣椒和椰奶还真的都有勒。

她尝试了米粉,米粉吸入咖哩叻沙的汤汁后,更加柔顺滑嫩,搭配上烧肉叉烧后,猪油让味道更是升华到另外一个层次。

随后有尝试了竹升面(幼面),竹升面的爽脆感,搭配浓郁芳香的咖喱汁,稍微咀嚼后,断断脆脆的在口里畅游。非常适合搭配血蛤、豆腐卜等配料。

石老板拿来一些罗勒叶和青柠,笑着说:“竹升面(幼面)加上搭配罗勒叶味道会更加浓郁,在参入一些青柠酸香的清爽中和会有不一样的体会。”

叶淑珍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随着尝试了后,简直赞不绝口,又在搭配着各种配料吃了一碗。他很庆幸老板果然有先见之明,所以一开始就用小碗,不然哪里可以有机会一次过品尝到那么婀娜多姿的美食。

叶淑珍确定自己已经吃不下后,可怜兮兮依依不舍地看着还有一半的叻沙汤。

石老板笑着说,等一下都给你打包回去,只是你千万要记得,要在8小时内吃完,不然会坏了,吃了很容易食物中毒,放冰阁打冰后,最多存放一天而已!”

听到自己可以拿回去两大锅的汤料,几乎可以解决了两天的三餐问题,叶淑珍开心地跳了起来说:“那真是太好了,太谢谢你了。”

说完直接绕过吧抬桌子给了给石老板一个感激的拥抱,只是这短暂的激动来得突然,消失得也很突然,拥抱的感觉依然很美妙。

她站在是老板面前,像个做错事的小孩,有点彷徨有点不知所措。

石老板微笑地拍了拍她的背部以示安慰,接着摸了摸她的头,把那一头乌黑柔软的长发打乱,温暖地说:“你对我而言,就是一个刚长大的妹妹。以后你会面对很多问题,有难得赤子之心固然是好事,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保护好自己。

学会让别人讨厌自己,学会淡然地从别人口中听到那个他讨厌的自己。毕竟不论你介不介意,都管不住别人的嘴。

自己是怎么样的人,想成为怎样的人,由自己安排。不需要被别人决定!”

叶淑珍喜欢被拥抱的感觉,感觉到很温暖,更喜欢被摸头杀,她俏皮的开口问道:“你现在是在帮我熬心灵鸡汤吗?”

石老板笑着说:“当然不是,我是在熬叻沙汤,你看亚参叻沙的味道那么独特,对一些人来说就像臭豆腐,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。

你看咖哩叻沙,千变万化的那么多口味,对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觉得自己喜欢的哪一种口味才是最‘正宗’,期望把别人也变成自己,这样自己才不会觉得孤单。

他们认为这样就叫做‘爱自己’,其实这正是不了解自己才会有的举动。”

各种委屈、挤压、忍耐、煎熬的泪水从眼角无声地流下,叶淑珍没有伤心抽泣,反而是觉得身上的伤痕都被一一疗愈着,很温暖很舒适。

她非常珍惜这种感觉,虽然以前听说很多关系都是从干妹妹开始的。前一刻还想着如何亲吻石老板的念头都直接被她扼杀了。

有一些界线就是不能越过,对方已经拒绝几次后,在逾越就是一种不礼貌的干扰,更甚至与对方而言就是一种伤害。

尊重别人,也给自己留一些体面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水字篇-泡在水中拼命划的叻沙)

叶淑珍回到座位,喝了一口《Mojito》后思索一番,便开口问道:“难得有那么好的老师在,可不可以稍微说一说其他种类的叻沙?”

石老板继续他的清理工作,沉默了十秒后:“叻沙真的有很多种类,例如咖喱辣沙的分又有-娘惹叻沙Nyonya Laksa、白咖喱面、泰国叻沙Tahi Laksa 和加东叻沙Katong Laksa。

·娘惹叻沙味道的特点是拥有浓郁的咖喱和椰子香味,同时带有淡淡的甜味,辣度在马来西亚料理中,是属于中等,往往还没入嘴鼻子先品尝了一番。

·白咖喱面的汤头的原色为白色,主因是汤头内加入大量的椰奶,但未加入各式的咖喱香料所致。呈现赤红的叻沙酱则是放在桌上或随着餐点另外附上,顾客可随着自己的口味或嗜辣程度,自行决定加入多少的叻沙酱。

·泰国叻沙与暹罗叻沙(Siam Laksa)是属于不同的派别,看起来类似娘惹叻沙但味道略有不同,汤头除了也加椰奶外,也加入了鱼露等源自于鱼类的腌制品,面条则使用濑粉为主。

·加东叻沙(Katong Laksa)源自新加坡,做法与娘惹叻沙差别不大,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使用濑粉(粗米粉),同时将面条切成小段,所以吃的时候是以汤匙为主要餐具。”

石老板把餐具逐个擦拭干净后一一摆放回原来的橱柜里。

他继续说道:“亚参叻沙的种类又分为槟城亚参叻沙(Penang Asam Laksa)、玻璃市叻沙(Perlis Laksa)、吉打叻沙(Kedah Laksa)、怡宝叻沙(Ipoh Laksa)和江沙叻沙(Kuala Kangsar Laksa)和鸟巢叻沙(Sarang Burung Laksa)。

·玻璃市叻沙(Perlis Laksa)源自玻璃市港(Kuala Perlis),做法和味道与槟城叻沙相似,不过当地人多使用鲶鱼和鳗鱼来熬制汤头,配料不加入凤梨而改用水煮蛋,享用前会挤上酸柑汁而非虾膏。

·吉打叻沙(Kedah Laksa)流行于吉打州的马来社区,味道和做法与槟城叻沙相似,不同的是吉打叻沙的配料会加上一颗水煮蛋,享用前会挤上酸柑汁而非虾膏。

·怡保叻沙(Ipoh Laksa)流行于怡保的华人社区,口味和外形接近槟城叻沙,最大的不同是汤味较酸,会加入虾膏。

·江沙叻沙(Kuala Kangsar Laksa)源自于霹雳州的江沙(Kuala Kangsar)与邻近的怡保叻沙有很大的不同,江沙叻沙不加入虾膏,汤味较为清淡。最大的特色是面条使用麦粉用手搓成,与其他使用白米制成的面条有很大口感差异,汤头则是采用新鲜海鱼之鱼肉及鱼骨熬制而成。

·鸟巢叻沙(Sarang Burung Laksa)霹雳州江沙(Kuala Kangsar)的特色面食之一,约2000年初期才开始出现,与其他不同的是,配料采用油炸蛋液所制成的鸟巢饼而非北马地区常用的虾饼,原先仅在江沙一带的马来村落贩售,鸟巢饼置放在叻沙汤头,独特外形引起马来西亚的网民打卡拍照上传,亦成为当地的打卡美食,因此亦开始流行于马来半岛的马来社群内。”

只见石老板把剩下的汤头打包好后,继续清理厨具。

他接着说道:“除了这些外还有比较出名的沙捞越叻沙(Sarawak Laksa)、东海岸叻沙(Pantai Timur Laksa)、叻参(Laksam)、吉兰丹叻沙(Kelantan Laksa)登嘉楼叻沙(Terengganu Laksa)、柔佛叻沙(Johor Laksa)和茂物叻沙(Bogor Laksa)。

·沙捞越叻沙(Sarawak Laksa)源自于古晋(Kuching)流行于东马一带,与西马的叻沙相比,砂拉越叻沙的颜色较深,在西马一带较为少见。砂拉越叻沙最早是在50年代由潮州人开始卖,其用料不含咖喱香料,汤底是使用巴拉盏和虾壳来熬制,煮好的汤头淋上椰浆,再配上粗米粉,米粉上铺满了芽菜、蛋丝、鸡丝、虾子及香菜,使用前再挤一些酸柑汁在汤内。虽然汤底的颜色不讨好,但充满由巴拉盏和虾所散发的浓郁鲜味,另外在熬制的过程中也有添加一些当地独有的植物,在闻起来也有一股淡淡的草药味。

·东海岸叻沙(Pantai Timur Laksa)仅流行于吉兰丹、登嘉楼和吉打的马来社区,在马来半岛的西海岸较少见其踪迹。其汤头因为没加上红辣椒或辣椒糊的关系,因此呈现奶白色,且较为浓稠。使用时,会搭配由芽菜、黄瓜、长豆、指天椒、姜花和叻沙叶(Daun Kesum)等所制成的乌兰(Ulam,也被称为马来式沙拉)。

·叻参(Laksam)叻参的汤头用鱼类、黑胡椒等各种香料熬煮,最后加入椰奶。叻参最大的特色是所使用的面条类似肠粉,是一种将米浆倒入平板上隔水蒸熟,蒸熟后卷成肠状,吃时再切成块状的面条。配料则使用芽菜、黄瓜、长豆、指天椒、越南香菜和鱼肉泥为主。

·吉兰丹叻沙(Kelantan Laksa)的汤头和配料与叻参大致一样,有时会加入椰糖,面条则改成濑粉,流行区域与叻参重叠。

·登嘉楼叻沙(Terengganu Laksa)流行于登嘉楼一带,外观与吉兰丹叻沙相似,不过面条使用意大利面条,汤汁也会熬煮地较浓稠,当地人习惯直接用手享用这道面食。

·采用意大利面条为主食的柔佛叻沙源自于新山(Johor Bahru),其汤底是使用马鲛鱼、西刀鱼或马友鱼的鱼骨和香茅、姜、南姜和黄姜熬制,熬制成浓稠的汤底,然后加上撕成细碎的鱼肉以及椰浆。面条方面是使用意大利面条,其配菜包括括虾米、香茅、洋葱、豆芽、薄荷、芫荽、青瓜、腌萝卜等,还有一小碗叁巴供蘸点,吃之前会挤几滴酸柑汁。

柔佛叻沙的诞生,是柔佛的前苏丹——苏丹阿布峇卡前往欧洲旅行时,在意大利爱上了当地的意大利面,回国后便吩咐御厨使用传统叻沙的汤底搭配意大利面条所烹成,是马来料理中,最早出现东西文化融合的料理之一。

·茂物叻沙源自于印尼爪哇岛的茂物市(Bogor),最大的特色是加入黄姜后所形成的黄色咖喱汤头,食用时会搭配特制的米饼——Emping。”

一口气说‘水’完后,石老板长长的呼了一口气,望着在一边听得昏昏欲睡,咬着一根吸管已经不在尴尬的叶淑珍。